May 31, 2010
---------------------
Monday
>>>Welcome visitor, you're not logged in.
Login   Subscribe Now!
Home User Management About Us Chinese
  Bookmark   Download   Print
Search:  serch "Fabao" Window Font Size: Home PageHome PageHome Page
 
Zhejiang Food Co., Ltd. v. Zhejiang Yongkang Silu No. 1 Ham Factory, et al. (case regarding dispute over trademark infringement)
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诉浙江永康四路火腿一厂等商标侵权案
【法宝引证码】
*尊敬的用户,您好!本篇仅为该案例的英文摘要。北大法宝提供单独的翻译服务,如需整篇翻译,请发邮件至database@chinalawinfo.com,或致电86 (10) 8268-9699进行咨询。
*Dear user, this document contains only a summary of the respective judicial case. To request a full-text translation as an additional service, please contact us at:  + 86 (10) 8268-9699 database@chinalawinfo.com
 
 
   Zhejiang Food Co., Ltd. v. Zhejiang Yongkang Silu No. 1 Ham Factory, et al. (case regarding dispute over trademark infringement)
(case regarding dispute over trademark infringement)
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诉浙江永康四路火腿一厂等商标侵权案

[Key Terms] products of origin ; exclusive right to use a registered trademark ; legitimate use
[核心术语] 原产地域产品;注册商标专用权;正当使用

[Disputed Issues] Where the exclusive right to use a special mark for products of origin is in conflict with the exclusive right to use a registered trademark, how should the conflicts be resolved?
[争议焦点] 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与注册商标专用权发生冲突时如何解决?

[Case Summary] The Provisions on the Protection of Products of Origin provide that the product of origin refers to a product which is indicated as originating from a region or locality in a certain territory where the given quality reputation or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such product are essentially attributable to their geographical origin. After registration with the Protection Office upon application a producer may use the special mark for products of origin on its products and receive the protection of the products of origi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General Civil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Trademark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exclusive right of a citizen...
[案例要旨]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中所指的原产地域产品是指其标示出某商品来源于该地域中的某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对于原产地域产品生产者申请经保护办注册登记后即可以在其产品上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获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

Full-text omitted.

 

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诉浙江永康四路火腿一厂等商标侵权案

 问题提示:被告获准使用“金华火腿”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是否侵犯原告对“金华火腿”享有的注册商标专用权?
 【要点提示】
 被告使用“金华火腿”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获得了国家主管部门的授权和批准,且使用目的是表明原产地域产品,因此,其行为属于正当使用,不构成对原告“金华火腿”注册商标权的侵害。
 【案例索引】
 一审: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3)沪二中民五(知)初字第239号(2005年8月25日)(未上诉)
 【案情】
 原告: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食品公司)。
 被告:上海市泰康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康公司)。
 被告:浙江永康四路火腿一厂(以下简称永康火腿厂)。
 原告食品公司诉称:原告系“金华火腿”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人。注册商标由“金华火腿”字样外加印章型方框构成,是具有显著性特征的可视性标志。1986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以下简称国家商标局)批准,原告对其注册商标在火腿表皮的具体使用样式做了适当改变,但具有与注册商标同等的法律效力。2003年7月,原告在上海市南京东路776号的被告泰康公司门店发现被告正在销售的火腿使用了原告的注册商标“金华火腿”,原告遂发函给泰康公司,告知“金华火腿”是原告的注册商标,要求其停止销售侵权商品。同年9月,原告在被告泰康公司门店再次发现其销售的火腿上印有“金华火腿”的字样,该火腿的生产单位是永康火腿厂。据查,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上4家销售火腿的公司有3家销售永康火腿厂的火腿,2003年销售量达到3万多只。原告认为:原告从未许可永康火腿厂使用“金华火腿”商标,因此,永康火腿厂擅自使用“金华火腿”字样,侵犯了原告的注册商标专用权。被告泰康公司明知销售的系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有权的商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也侵犯了原告注册商标专用权。据此,请求法院判令:(1)被告泰康公司立即停止销售侵权商品,公开向原告赔礼道歉;(2)被告永康火腿厂停止生产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侵权商品,公开向原告赔礼道歉;(3)被告永康火腿厂在30日内消除其生产火腿上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收缴其擅自制作的“金华火腿”皮印;(4)两被告共同赔偿原告人民币50000元,两被告承担连带责任;(5)两被告共同赔偿原告公证费用人民币2000元、公证时购买火腿费用人民币165元以及律师费人民币10 000元。
 法院在组织交换证据时,原告明确被告永康火腿厂侵权行为具体包括两部分:一是火腿腿皮上使用“金华火腿”字样;二是外包装上使用“金华火腿明星企业”字样。但庭审时原告进一步明确,仅指控永康火腿厂在火腿腿皮上使用“金华火腿”字样构成侵权,本案不再追究被告产品外包装上使用“金华火腿明星企业”行为的责任。
 被告泰康公司辩称:1.被告在销售永康火腿厂产品前,已经对产品的外包装、商标等进行了检查和核对。确认外包装上标明的“真方宗”商标是永康火腿厂的注册商标,使用的原产地域名称和标记经国家职能部门审批。2.“金华火腿”是知名的商品名称,被告销售的“金华火腿”产自金华地区,不会误导消费者,也没有对消费者造成侵害。3.被告店铺拥有“中华老字号”美名,“金华火腿”是其经营的传统产品。故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告永康火腿厂辩称:1.原告注册商标标识是“金华”,而不是“金华火腿”。原告注册商标证上的商标标识为“金华”,而商标注册证是惟一证明原告商标权保护范围的法律文件。法院在相关判决以及原告在自己的网站中均明确原告的注册商标为“金华”。国家商标局曾同意原告在其产品上使用“金华火腿”字样,是基于原告相关请示中对加工工艺的特殊要求的描述。国家商标局只是准许原告在腿皮上可以使用“金华火腿”字样,但这种不规范使用不能对抗他人正当使用。2.“金华火腿”是原产地域产品名称,被告使用该名称未侵犯原告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国家部委的有关公告及其国家标准明确,“金华火腿”是原产地域产品名称,只要生产厂家履行一定的法律手续就可以使用该名称;包括被告在内的55家企业经批准可以使用“金华火腿”原产地域产品名称。现被告生产的火腿上使用该名称,是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局)和金华火腿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委员会批准,并严格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规范使用。3.被告使用“金华”属于合理使用。(1)“金华”是行政地域名称。当描述产自金华地区的产品时,只有引用“金华”才能正确表述其产品的来源。(2)“火腿”是产品的通用名称,原告无权禁止他人使用。被告在“火腿”前加有“金华”两字,目的是为了表明产品的品质、产地和对消费者进行一定的消费指导。(3)被告使用属于善意使用,符合诚实信用原则。被告在使用时,没有故意突出或夸大与原告商标相同或相似部分使消费者产生误认。4.“金华火腿”是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金华火腿”具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早在十七世纪已经被广泛使用,并得到社会的接受和公认,是典型的在先使用.另外,允许被告使用“金华火腿”是对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表现.5.被告主观上没有侵害原告注册商标的故意。被告使用“金华火腿”目的是要向消费者表明产品是产于金华,是真正的“金华火腿”,主观上不存在侵权故意。综上,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
 1.1979年10月,浙江省浦江县食品公司在第33类商品(火腿)上申请注册了注册证号为第130131号商标。后商品使用类别由第33类转为商品国际分类第29类。商标注册证记载“商标金华牌”,该文字下面有一底色红色长方形纸张,纸张中有装饰性线条组成的方框,方框上端标有“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中间是“金华火腿”字样,下端有“浦江县食品公司”字样。该长方形红色纸张右下角有下列文字:“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企业名称及装潢不在专用范围内”字样。
 1983年3月14日,该商标经核准转让给浙江省食品公司。2000年10月7日,商标注册人变更为原告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2002年12月,商标经续展注册有效期自2003年3月1日至2013年2月28日。
 1986年8月21日,浙江省食品公司在向国家商标局《关于“金华”火腿商标事宜的请示》(以下简称《请示》)(食业[1986]174号)中提出,“今后凡印制有‘金华'火腿商标的火腿包装物、产品合格证等,以及‘金华'火腿商标的宣传、广告,除去掉‘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浦江县食品公司'部分外,均按照注册证核准的‘金华'火腿商标标识使用,并标明‘注册商标'或注册标记;由于工艺上的特点,在火腿上直接印盖的‘金华火腿'的字体与排列位置,仍按照历史沿用的样式使用,但是,不标明‘注册商标'或者注册标记,以此区别于注册证核准的注册标识。”同年9月,国家商标局([86]工商标综字第165号)《关于“金华”火腿商标使用问题的复函》(以下简称《复函》)同意浙江省食品公司食业[1986]174号请示的使用方法。
 原告在生产销售的火腿腿皮上标有“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监制”、“金华火腿”、生产单位编号以及生产日期代号等。
 2004年3月9日,国家商标局(商标案字[2004]第64号)《关于“金华火腿”字样正当使用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认为:使用在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第29类火腿商品上的“金华火腿”商标,是食品公司的注册商标;“金华特产火腿”、“××(商标)金华火腿”和“金华××(商标)火腿”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所述的正当使用方式;同时,在实际使用中,上述正当使用方式应当文字排列方向一致,字体、大小、颜色也应相同,不得突出“金华火腿”字样。
 2.1992年8月、1997年10月、2001年3月和2004年1月,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先后认定原告“金华火腿”商标为浙江省著名商标。1985年12月国家质量奖审定委员会颁发给浙江省食品公司的金质奖章证书、1993年8月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等多家单位颁发给浙江省食品公司的浙江名牌产品证书、1998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食品公司的浙江名牌产品证书等,其中对原告获奖产品表述为“金华牌”金华火腿或“金华牌”特级金华火腿。2001年9月,浙江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颁发给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的浙江名牌产品证书中,对原告获奖产品的表述为“金华牌”火腿。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3)杭民三初字第110号民事判决书以及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04)浙民三终字第154号民事判决书,对原告商标的表述为“金华牌”和“金华”火腿注册商标。
 3.1999年8月17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该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原产地域产品,是指利用产自特定地域的原材料,按照传统工艺在特定地域内所生产的,质量、特色或者声誉在本质上取决于其原产地域地理特征并依照本规定经审核批准以原产地域进行命名的产品”;第十六条规定:“生产者申请经保护办注册登记后,即可以在其产品上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获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



Dear visitor,you are attempting to view a subscription-based section of lawinfochina.com. If you are already a subscriber, please login to enjoy access to our databases . If you are not a subscriber, please subscribe . Should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us at:
+86 (10) 8268-9699 or +86 (10) 8266-8266 (ext. 153)
Mobile: +86 133-1157-0713
Fax: +86 (10) 8266-8268
database@chinalawinfo.com


 


您好:您现在要进入的是北大法律英文网会员专区,如您是我们英文用户可直接 登录,进入会员专区查询您所需要的信息;如您还不是我们 的英文用户,请注册并交纳相应费用成为我们的英文会员 。如有问题请来电咨询;
Tel: +86 (10) 82689699, +86 (10) 82668266 ext. 153
Mobile: +86 13311570713
Fax: +86 (10) 82668268
E-mail: database@chinalawinfo.com


     
     
【法宝引证码】        北大法宝www.lawinfochina.com
Message: Please kindly comment on the present translation.
Confirmation Code:
Click image to reset code!
 
  Translations are by lawinfochina.com, and we retain exclusive copyright over content found on our website except for content we publish as authorized by respective copyright owners or content that is publicly available from government sources.

Due to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gal systems, and cultur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law are for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Please use the official Chinese-language versions as the final authority. lawinfochina.com and its staff will not b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liable for use of materials found on this website.

We welcome you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which assist us in continu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ur materials.
 
Home | Products and Services | FAQ | Disclaimer | Chinese | Site Map
©2012 Chinalawinfo Co., Ltd.    database@chinalawinfo.com  Tel: +86 (10) 8268-9699  京ICP证010230-8